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教育局>>新聞中心>>教育動態(tài)>> 內容
指前開啟社區(qū)教育游學項目“長蕩湖文化傳承之旅 ”

信息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7-11-21    瀏覽量:1589次

  11月18日下午,由省金壇中專主辦、指前鎮(zhèn)社區(qū)教育中心承辦、指前鎮(zhèn)東浦村協辦的“樂學指前 游學金沙¬——金壇指前•長蕩湖文化傳承之旅”正式迎來了第一批游學者。來自省金壇中專天湖苑文學課題組的學生和老師、王理華非遺文化與社區(qū)教育名教師工作室部分成員近三十人參加了這次游學活動。
  “長蕩湖文化傳承之旅”是2017年常州市首批社區(qū)教育游學項目之一,主旨是在“游”中“學”,傳承好長蕩湖文化。指前鎮(zhèn)的長蕩湖文化內容豐富,有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前魚燈和東浦絲弦鑼鼓,還有常州級的東浦呂家拳、廟圩馬燈等。
  活動中,游學者們首先參觀了指前鎮(zhèn)東浦村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然后集中到會議室里觀看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浦絲弦鑼鼓的視頻,聆聽了絲弦鑼鼓傳承人呂余炳的專題講座。
  據絲弦鑼鼓傳承人呂余炳介紹,東浦絲弦鑼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因弦樂器上的弦為絲線,故稱“絲弦鑼鼓”。東浦絲弦鑼鼓藝人口傳“工尺譜”,即用“合四乙上尺工凡六五三”十個漢字來作音符兩人一排,前半部為打擊樂,依次為小鑼、鐃鈸、大鑼、大鈸等,后半部為弦樂,依次為三弦、琵琶、二胡、四弦胡,另有笙、笛子等,每種器樂最少兩人,最多12人。演出時,指揮鼓手將板鼓豎至頭頂部位,用竹簽敲響和相關動作為指揮號令。東浦絲弦鑼鼓經過歷代藝人的傳承和發(fā)展,已日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本土藝術風格,成為融民間風俗、傳統音樂展演和造型藝術為一體的多元性藝術的結晶,其儀俗、內容和規(guī)模以及相配應的吹打器樂,都具有鮮明的江南地域特征。
  講座結束后,游學者們還欣賞并學習了非遺項目呂家拳,參觀了東浦文化展覽室展出的毛澤東像章,瞻仰了東浦村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首次游學活動在愉快的生態(tài)農業(yè)園的采摘中落下帷幕。
  整個游學活動,游學者們對長蕩湖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傳承長蕩湖文化有了更大的信心。大家紛紛表示,在游玩美麗鄉(xiāng)村東浦村中學到了絲弦鑼鼓的相關知識,在學習呂家拳中又鍛煉了身體,真的是受益匪淺。(田榮華供稿)

  

  

  

昨天訪問: 397323 ?| ?今天訪問: 222964 ?| ?本月訪問: 2254853 ?| ?上月訪問: 13059986 ?| ?訪問總數: 232009885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