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金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郵件中心  |  協(xié)同辦公  |  返回教育服務中心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教師發(fā)展中心>>學科動態(tài)>>小學研訓>>科學品德>> 文章
在交流磨礪中前行——金壇區(qū)小學科學課題組儒林小學活動報道

發(fā)布時間:2018-01-12    信息發(fā)布:無    瀏覽量:2904次


每次的課題組活動總是讓人充滿期待,按照課題組活動計劃,1227日金壇區(qū)小學科學課題組活動如期在儒林中心小學順利開展。

本次活動,首先由孫璐老師和戴輝文老師分別執(zhí)教《驢子馱貨》和《水的凈化》這兩節(jié)自編課。圍繞課題研究主題,兩位老師分別就低年級科學活動設計和STEM課程開發(fā)這兩個著眼點,大膽地構思,設計了適合學生實踐、富有探究性的實驗操作活動。

孫老師針對低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視頻“毛驢馱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什么小毛驢掉河里后背上感覺輕了?鹽去了哪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澳軒托∶H再想出一些加快鹽溶解的好辦法嗎?”“小毛驢馱著棉花摔倒水里,為什么爬不上來了?”……這些有趣的問題引領學生一步一步探究水的溶解和毛細現(xiàn)象。通過觀察和實驗,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區(qū)分了溶解和毛細現(xiàn)象的概念。整個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科學課程理念。

戴老師也創(chuàng)設了“魯濱遜在荒島上需要凈化污水”的情境,讓學生討論、了解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在充分了解學生前概念的基礎上提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結構合理、效果明顯”的凈水裝置設計,而后再以“新聞發(fā)布會”的形式,指導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并進行修改,最終動手實踐制作,完成對泥水的凈化。整個教學過程,從情境入手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先動腦設計再動手實踐,層層有序展開科學探究,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隨后的主題交流中,課題組的鄧云老師和李明老師對這兩節(jié)進行了專題點評,他們充分肯定了兩位老師活動設計的成功。孫老師的教學設計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貼近學生年齡特征,能充分關注學生的發(fā)言,但教師語言表述不夠精煉。戴老師的課堂細膩,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細化到每個點,但設計裝置時“結構合理,效果良好”的概念不夠明確,還需再深入。課題組其他老師也結合這兩節(jié)課提出了自己日常研究中的困惑:怎樣的活動更有探究性?大活動如何設計?STEM課程如何引入我們的課堂教學?科學知識與工程設計如何有效銜接?……

研訓中心姚愛祥老師在對本次活動總結中首先對兩位老師的鉆研精神做出高度贊揚,同時建議大家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游戲化、情境化、活動化、生活化;課堂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發(fā)言、動作、表情神態(tài),做“為孩子的科學教育”。

幸福的時光總是很短暫,可帶給老師們的思考是長久的。我們相信,充滿智慧碰撞的交流會使我們的研究之路走得更穩(wěn)、更遠!

昨天訪問: 331480 ?| ?今天訪問: 81034 ?| ?本月訪問: 8065339 ?| ?上月訪問: 14634444 ?| ?訪問總數(shù): 264661975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