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1-11-18 信息發(fā)布:孔惠萍 瀏覽量:2300次
——記小語骨干教師研修團隊“語文要素課題研究”第十次活動
伴著金秋恬靜的陽光,和著午后婉轉的鳥鳴,11月17日下午,小語骨干教師研修團隊“語文要素課題研究”活動暨小學語文陳艷名師工作室聯(lián)合活動在金壇區(qū)華羅庚實驗學校舉行。
課堂展示放異彩
本次活動圍繞“中年級語文要素的有效落實”展開,選擇的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搭船的鳥》進行課堂研討。這一單元主題是“留心觀察”,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span>
來自直溪小學的陳元元老師執(zhí)教的是第一課時。她緊扣“翠鳥外形”的片段,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抓特點、按順序“的觀察方法。教學中,陳老師以“作者觀察了哪些事物”這個問題切入課文,梳理了內容后,聚焦“外形”片段,用“你看到了怎樣的翠鳥”和“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的”這兩個大問題展開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設計巧妙,讓學生在學習文章典型表達范式的語言中,提取到有價值的表達方法。
來自薛埠小學的佘月霞老師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佘老師在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好奇、疑惑、驚喜”的心情后,聚焦“捕魚”的活動,通過“抓動詞”、“品速度”、“學表達”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步步解析隱藏在文字背后的寫作密碼,接著播放“貓捉老鼠”的視頻指導孩子學習寫作。為了讓孩子表達得更清楚,佘老師把視頻拆分成“慢”和“快”兩個鏡頭,讓孩子分鏡頭來找動詞,接著用時間詞來連一連。在她的步步引導下,學生說得有層次,寫得也更明白。
小組研討閃智慧
如何利用精讀課文來有效地指導觀察、練習仿寫?課例展示后,中年級課題組成員圍繞此話題,將小組的收獲與思考與大家進行了分享。于源老師以《習作單元精讀課教學策略探析》為主題,分享了她們對《搭船的鳥》這一篇課文的磨課歷程。于老師談到,小組成員通過共同研討,確定了本節(jié)課兩課時的教學重點:一是為學習寫作服務,重點是理解設定的單元語文要素指向寫法,理解這樣寫的好處;二是閱讀中學習寫作,重點是從典型表達范例中弄清結構層次,選擇部分或全部指向寫作的方法路徑,為習作提供具體幫助,嘗試練筆。與此同時,小組成員紛紛表示,磨課的艱辛與上課的幸福讓她們充分感受到作為小語人的責任與意義所在。
議課研討聚思維
本次研討活動最激動人心的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們的評課議課。現(xiàn)場討論氣氛濃厚,老師們就兩節(jié)課的教學暢所欲言,相互交流與探討,渴望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工作室蔣雙英老師依據自己多年高年級的教學經驗,就課堂練筆環(huán)節(ji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聚焦“如何指導孩子把一個瞬間發(fā)生的事情寫細致”。課題組陳嵐老師也結合自己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將人物寫的千篇一律的情況,對本課教學中仿說小動物的外形時,如何讓孩子們說出動物的特點進行了闡述。
隨后,教研員陳秋云老師指出: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也應在“品讀語言”和“感受細致觀察”上多花些功夫,可以設計“介紹翠鳥”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表達中,更深刻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和準確的表達。將貓捉老鼠的視頻拆分成一個個畫面“定格”,為學生表達鋪路搭橋。工作室領銜人陳艷副校長也指出:在教學習作單元的時候,應該注重孩子習作方法的習得,仿寫動作片段時可以從學生學習基礎出發(fā),在疑惑中突破“動詞”“時間詞”的難點。
活動的最后,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孔惠萍老師對研討活動進行了總結。她認為,兩節(jié)課在銜接勾連、內容呈現(xiàn)、習作指導上有全面的解讀和準確的把握,但是如何讓孩子從“已知”走向“未知”,如何讓“品”和“寫”融合得更恰當,這是我們接下來要繼續(xù)思考并努力解決的問題。
《學記》有云: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在教研這條路上,我們每一位成員將乘著集體智慧這艘大船,做一只能展翅高飛的鳥,不斷夯實教師基本功,讓“語文素養(yǎng)”在學生心中拔節(jié)、生長。
(華羅庚實驗學校 于源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