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金壇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郵件中心  |  協同辦公  |  返回教育服務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教師發(fā)展中心>>學科動態(tài)>>中學研訓>>中學數學>>初中數學>> 文章
教研引方向 同心共成長——記2023年秋學期初中數學期初研訓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3-09-11    信息發(fā)布:陳鎖華    瀏覽量:1416次

故枝生新葉,教研正芳華。為進一步推動教學方式變革,促進數學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2023年97午,數學學科期初研訓活動在區(qū)發(fā)展中心舉行?;顒佑?/span>陳鎖華老師主持,區(qū)中各校教研組長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圍繞教研引方向同心共成長”的主題有序開展。

微信圖片_20230911100555_副本.jpg

金壇區(qū)段玉裁中學的歐小平老師做了題為《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的合理選擇》的發(fā)言,老師從利用信息技術對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進行綜合處理,豐富教學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利用數學專用軟件等教學工具開展數學實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數學知識的建構,利用技術支持平臺將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突破傳統的數學教育的時空限制,豐富學習資源,為引發(fā)學生學習思考創(chuàng)設條件。

微信圖片_20230911100622_副本.jpg

金壇區(qū)第二中學王桂華老師做了題為《教研組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的發(fā)言。老師結合本校教研組的建設和發(fā)展,提出了三點重要思考:1.明確校本教研的內容,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全面育人研究,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加強學生、教師、課程、課標、教材、課堂教學、作業(yè)設計、技術應用等環(huán)節(jié)研究。2.創(chuàng)新校本教研方式,合理采用主題教研、聯合教研、網絡教研以及教學展示、現場指導、項目研究等多種方式。3.強化校本教研組織,制定教研組、備課組校本教研學期工作計劃,編寫行事歷,完善日常教研組織運行機制,開展定時、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定資料整理者的主題式研討,教研組每月1次,備課組每周1次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學校有行政定點教研組、備課組。

微信圖片_20230911100632_副本.jpg

金壇區(qū)良常中學許琴老師做了題為《平面幾何入門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的發(fā)言,通過“精修勤練”確保課堂學習效果。其一,備課時,精準錨定教學目標,減少不必要損耗。其二,為保證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前期必要的練習不可缺少。其三,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建議大家實施分層教學,分層教學體現在三個方面:教授的知識由淺入深;問題的設計由易到難;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評價。在課前,多一些準備、多一些心血,多一些付出,多一些預設,在課堂里,多一些傾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互動,多一些期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欣賞,多一些寬容,多一些“人”的視角,多一些學生立場,我們卻可能把常態(tài)課上得精彩,把教學的影響力深深刻在學生的心目中和行為中。

微信圖片_20230911100644_副本.jpg

金壇區(qū)華羅庚實驗學校陳正亮老師做了題為《走班教學的實踐與反思》的發(fā)言,他主要提出了學校走班教學中重視的四點:1. 開放式探究問題。教師設定的探究問題是開放式的,沒有固定答案,需要學生通過研究與探索去解決。2. 學生中心。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更多作為引導者提供輔助。3. 多種形式。探究式學習可以采取開放式探究或引導式探究的形式。開放式探究學生自主探究程度高,引導式探究教師提供更多結構與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選擇一定的形式。4. 引導與自主并重。無論采取何種形式,教師都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必要的引導,并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與研究的能力。引導與自主是相對的,并且是可以通過教學法的演進來達成的。

微信圖片_20230911100622_副本.jpg

最后研訓員陳老師強調了三點:1.以學習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課堂從遵循赫爾巴特的教師為中心到響應杜威的以學生為中心,是課堂一次重大改革,從以學習者為中心再到以學習為中心提出,則是課堂改革又一次迭代升級,是一次課堂革命、學習的革命,勢必引領課堂改革新聚焦。從教師中心到學生為中心,仍然是以為中心,是對立思維,而以學習為中心,迎合了帕克·帕爾默的獨到見解——構建以偉大事物為中心的教學共同體,突出的是解決問題這個中心,圍繞問題中心不斷轉換,師生、生生之間實現了真實有效互動。2.課堂上教師要從原來在前頭鋪路變?yōu)樵诤箢^補路,學生變原來在后頭走路為到前頭探路教師在前頭鋪路,是教師把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問題、困惑提前做鋪墊,仍屬于包辦、攙扶的思路,看著接省時間,實則剝奪了學生經歷坎坷、自主探究過程,這種學習路是走不穩(wěn)的,也是走不遠的。反過來,若先讓學生自主探路,在學生思維山窮水盡無路可走時,教師補路才有水到渠成的醒悟之效。3.課堂上要從遷就、迎合學困生對其淺層次尊重、獲得短暫快樂,走向對學困生高層次尊重并讓其獲得真快樂。課堂上尊重學生,就要確保他們專心學習,尊重他人,從自身的學習經歷中獲取最大收益。課堂上學生能聽懂、能學會,即搞定學習,學會才是真快樂。學生也不傻,學生也有清醒時刻,學生也知道自己學生時代主業(yè)是求知,是學習。試想,學生對學習搞不定,拿不下,會真快樂嗎?主戰(zhàn)場、主時空不快樂,會長時快樂嗎?總之,對學生高層次尊重,讓學困生真快樂才是為師之道,才是我們追求境界。


昨天訪問: 315989 ?| ?今天訪問: 274660 ?| ?本月訪問: 7620746 ?| ?上月訪問: 14634444 ?| ?訪問總數: 264217382

?

Copyright? 2019-2024 金壇教育服務 蘇ICP備06023074號